成人专科物流管理专业介绍
编辑日期:2019-03-04 作者/编辑:继教园区 阅读次数: 819 次成人专科物流管理专业介绍
一、本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依据
本专业教学计划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教高[2004]1号)以及《关于印发深化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皖水院字[2003]7号)和我院《关于实施第三轮教学改革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根据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而制定。
二、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
1.招收对象: 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2.基本学制: 2.5年。
3.办学形式:函授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从事物流运输、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物流运作的基本技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人才规格
本方案用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物流运输、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物流信息处理与国际物流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主要面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物流公司等单位培养从事:
1、商品分类与包装;
2、仓储管理;
3、物流运输管理;
4、物流配送;
5、企业物流;
6、国际物流;
7、物流成本管理。
五、课程设置及主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公共课模块及课程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以及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经济数学:主要讲授经济应用数学内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数学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和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3)大学英语:讲授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一定的专业英语及为英语水平考试打下基础。
(4)计算机应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EXCEL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进行数据处理。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
(1)经济学原理:本课程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行为者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均衡价格决定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源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2)管理学原理: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思想及其理论演变(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系统学派和权交学派等);企业环境与社会责任战略计划和业务计划;不同条件下的决策方法;划分部门的方法;集权与分权、现代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绩效评估;激励理论;领导理论;控制的过程和控制技术等。
(3)统计学:本课程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特征,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为宏、微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统计支持。本课程按照统计基本理论、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统计指标知识的学习体系进行教学,注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介绍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和应用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4)会计学原理: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会计学的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原则、会计科目和帐户、借贷记帐法、帐户分类、会计凭证与帐簿、帐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基础内容。
(5)现代物流学:本课程主要学习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基本概念,物流的发展历史,物流的基本内容、基本流程、信息技术以及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内容。本课程是物流管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内容。
(6)现代企业管理:本课程主要讲述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内容及方法,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经营战略个经营决策。
3、专业必修课程及主要内容
(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生产物流;采购流程;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顾客资产管理;采购合同的确认和订立;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评价与激励;供应链系统构建。
(2)物流技术基础:本课程从运输设备与运输技术、仓储设施设备与技术、装卸搬运装备与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包装与流通加工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预测技术及物流系统规划等方面对现代物流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现代物流领域应用的主要设施设备及技术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不同于其它物流职能,它总是伴随其它物流职能的运行而产生,又不断地对其它物流职能以及整个物流起支持保障作用。在论述物流的基本的概念、物流信息的组成、 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信息系统开发步骤的基础上对电子数据交换、 POS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深入介绍。对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物流信息决策系统运行过程有一定难度,不要求掌握,但学生应了解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车辆运行管理子系统、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交流网络等的实用性。
(4)仓储与配送管理:物资的储存和运输是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被人们称之为"物流的支柱"。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虽然物资的购、销活动决定了物资的交换关系,但若没有物资的储存和运输,物资的这种交换关系则不能最终实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现代物资的储存、仓库的分类、物流中心的类型如分货中心、配送中心、转运中心、加工中心等、仓库储存业务受理、储存技术如仓库布局技术、物资检验技术、物资的盘点和检查和库房温湿度控制技术、液压传感器、电子秤和质量检验技术等,企业物流配送的要领及作业流程等基本理论,物流配送业的战略方针和措施,企业配送案例等。
(5)运输管理实务:本课程介绍了运输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运输过程、运输质量、装卸环节、运费计算、运力与运量关系;运输成本的构成特点及核算的一般方法;运输中的成本与定价、实践中的费率制定;运输质量、价值和客户满意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和技巧。使学生学会运输作业计划的制定,联合运输、配载运输的组织技术和工作方法。
(6)物流会计与财务:本课程介绍了物流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物流企业资金筹集、流动资产、长期资产、物流成本、物流收益分配等的管理与核算,物流企业财务报表的制作和分析等。
(7)电子商务: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影响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因素、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建立模式;电子商务下物流与配送系统的作业流程分析与设计、不同类型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系统的方案分析与设计、物流与配送成本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