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jpg

系统登录

内容详情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辑日期:2018-05-10 作者/编辑: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员 阅读次数: 1322 次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代码:610102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成人高等教育

学历层次:专科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制:函授2.5

四、职业岗位

(一)职业领域

根据电子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确定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如表1所示。

1 职业名称、代码及资格证书对照表

序号

职业类及代码

职业名称及代码

资格证书

1

6-08-04 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6-08-04-02 电子设备装接工

电子设备装接工

2

3-01-02 行政事务人员

3-01-02-06 绘图员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电子)

3

6-07-06 生活生产电力设备安装、操作、修理人员

6-07-06-05 维修电工

维修电工

4

4-07-10 日用机电产品维修人员

4-07-10-01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5

6-08-04 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6-08-04-99 其他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

电子设计工程师

(二)工作岗位

在调研与分析区域电子行业需求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如下。

1.电子产品研发

参与公司发展路线与新产品的开发规划,分析产品需求,按照产品设计的操作流程与操作规范,对产品进行规划与设计实施,编制产品设计文件;

2.电子产品生产管理

编制产品工艺文件,策划生产过程,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熟悉生产各环节的相关设备和操作流程,制订、审核产品质量特性、技术要求,编写内控技术标准;

3.电子产品营销

接收和分解客户任务指令,对照实际运行情况审核、制单并安排产品销售,管理客户信息;

4.电子产品售后技术服务

对客户进行技术培训,对售后产品进行检修维护,编制产品故障信息报告,协助研发人员对部分产品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

5. 电子产品系统集成

参与系统设计和方案认证,编制技术文档,进行设备采购与工程项目施工,维护系统运行。

(三)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通过调研,邀请电子行业专家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

表2  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技术活动需求对照表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岗位需求与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

电子产品研发

u  产品需求分析

u    方案设计

u    硬件设计

u    软件设计

u    结构设计

u  样机制作

u    样机测试

u  编制设计文件

u  成本分析

u    外来样品分析

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并具有基本工程计算能力;

2.能熟练使用各种电子仪器;

3.能设计电子产品整体方案;

4.能设计工程图纸;

5.能进行电子产品硬件设计与调试;

6.能进行电子产品软件编程与调试;

7.能进行一般电子产品设计;

8.能进行PCB设计;

9.能够读懂各种英文文档,包括产品说明书、元器件说明书等;

10.能编制包含上述设计资料的文件。

电子产品生产管理

u  元器件采购与管理

u  焊接装配

u  调试检测

u  生产管理

u  工艺管理

u  品质检验

u  生产设备维护

1.能熟练识读电路图;

2.熟悉各种元器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3.会使用仪器、仪表和设备;

4.具有良好的焊接能力;

5.熟悉工艺规程与流程,能编制规范的工艺文件;

6.能对产品进行调试;

7.能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8.能完成产品技术指标的测试;

9.具有设备维护能力。

电子产品营销

u  用户需求了解

u  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u  商务谈判

u  客户关系管理

u  客户投诉处理

u    跟踪样品信息

u  同类产品市场调研

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具有收集同行信息,定位技术部门开发产品的价位、周期和卖点的能力;

3.会熟练使用电脑;

4.能比较本公司产品与同类产品的优劣;

5.会初步核算产品成本;

6.能进行用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7.会进行产品的简单维修保养;

8.熟悉各种电子产品;

9.能够编写方案标书及相关投标文件。

电子产品售后技术服务

u    编制售后服务条款

u    编制故障处理流程

u    售后培训

u    售后维护

u    产品测试、安装、调试

u  产品改进

u  不合格产品维修

u  返修产品维修

u  统计不良信息

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通晓产品的特性;

3.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

4.会使用仪器仪表;

5.能识读电路图,会分析工作原理;

6.能检测电子产品;

7.具有良好的焊接能力;

8.具有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

9.会使用常用统计方法。

电子产品系统集成

u    技术文档编制

u    系统测试

u    工程项目实施

u    质量检验

u    系统集成与调试

u    系统运行维护

u    简单系统设计

u    技术支持

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基础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基本原理;

4.掌握电子设备维护规程;

5.掌握常用电子仪表、仪器使用方法;

6.了解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7.能进行用户调研和需求分析,具有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8.能进行架构设计,完成实施规划;

9.能完成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管理;

10.具有实施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的综合布线能力;

11.能够编写方案标书及相关投标文件;

12.能够进行智能电子产品系统的运行维护、监控及故障排除。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具有电子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维护和系统集成等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核心能力为:(1)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检测维护及技术服务能力;(2)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及系统集成能力。

1.知识结构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有较好的外语知识,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

(3)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

(4)具有高等数学初步知识;

(5)掌握电工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6)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维修与质量管理知识;

(7)掌握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PLC技术知识;

(8)掌握通信工程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基础知识;

(9)了解电子设备维修与产品营销的基础知识;

(10)了解现代电子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的应用知识。

2.技术技能要求

(1)掌握“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物联网技术基本应用;

(2)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和工具;

(3)能识读一般电子产品原理图,能分析简单产品电路;

(4)能熟练选择、检测与使用电子元器件和材料;

(5)能按电路图安装、检修和调试电子产品;

(6)会进行生产工艺管理与质量控制;

(7)会依据电子产品的性能维护与维修电子产品;

(8)能使用常用的专业软件,设计简单电子产品

(9)能进行智能电子产品系统的集成、工程项目实施及运行维护;

(10)会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交流;

(11)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12)能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综合性问题。

3.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人文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能不断学习和提高业务知识与技能;

(4)具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及成本意识。

六、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实施双证制教育,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建议获得电子技术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本专业学生可以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表3所示,技能等级证书如表4所示。

表3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等 级

获证要求类别

电子设备装接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高级

推荐获取

维修电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高级

推荐获取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高级

推荐获取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级

推荐获取

电子设计工程师

中国电子学会

初级

推荐获取

表4  技能等级证书

技能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获证要求类别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

安徽省教育厅

一级

二级(C语言)

推荐获取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四级

推荐获取

 

七、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和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等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构建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岗位核心课程组成。

(一)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

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原则,在校级层面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课程群,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此模块为必修模块。

(二)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

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从电子企业和电子技术相关职业标准中提炼出共性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如:电子元件识别、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电子线路板设计、单元电路设计、电子电路焊接、调试等。将这些技能要求,转化为职业技术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三)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

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为原则,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电子企业对人才职业竞争力的要求,以“电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售后、系统集成过程贯通式”构建学习领域课程,选择典型电子产品和省赛、国赛项目为载体,进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开发,按照行动导向原则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措施

在教育部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十大支撑平台,践行“文化浸润、人格养成、能力固本、素质铸魂”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改革新思路。

(一)专业建设平台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 “八个一”的专业建设标准(即:一个切合实际的专业建设目标,一套不断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个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一个功能完备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学模式,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系统,一批水平较高的教学改革成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课程改革平台

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公共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构建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创设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实施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和多元化的过程式评价,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使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

(三)师资队伍平台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企业锻炼、培训、参与技术服务、引入兼职教师、校企双专业带头人等途径,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具有鲜明职教特点的教练型师资队伍,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四)实训基地平台

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环境的信息化、现代化和职场化。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五)能力测试平台

围绕专业所应具备的职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设定能力测试项目,并将测试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六)素质拓展平台

构建并不断完善由“活动模块、养成模块、课程模块和认证平台”所构成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通过公共素质拓展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养成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推动校企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资源、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实施实践小学期、技能提升夏令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八)创新创业平台

构建既自成体系、又与专业教学相互渗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推行“教学+训练+实训+竞赛+扶持”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九)治理能力平台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完善分管院长-督导室、教务处-二级学院-系四个层次的教学管理体系,以及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多级信息反馈系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在实施校院领导值周、辅导员例会、辅导员谈心、主题班会等制度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创新、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十)校园文化平台

通过校园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实训基地的职场环境等物质文化,文明修身、创新创业与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三大品牌活动以及社会责任教育、“书香校园”、“校园之星”评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竞赛等行为文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现代大学制度和依法治校等制度文化,红色文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校史教育、校园文化符号系统和志勤大讲堂等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教育与熏陶,强化文化育人。

九、毕业条件

必须修完本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方可毕业。


 

十三、教学安排

课程

结构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其中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自学

面授

上机

考试

考查

公共素质基础课程

1

创业基础与实务

54

30

24 









2

专科英语

72

44 

32









3

经济数学基础

90

50

40




√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4

30

24



√ 






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5

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

90

50

20

20







6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

54

30

24








7

计算机辅助设计

72

44

14

14







8

数字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

54

30

24








9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

72

40

16

16







职业岗位核心课程

10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72

40

16

16







11

嵌入式产品分析与调试

72

48

48

24







12

智能产品创新设计

54

30

24








13

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

72

44

28








14

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

72

48

24








15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54

30

24









16

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

72

44

14

14







17

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

54

34

20








18

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

54

30

24









毕业实习

40

40










毕业论文

60

40

20









总        计

1288

788

396

104



324

270

342

306

100


十一、专业教师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二)树立“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教风,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体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

(三)转变“以教为主”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教育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做到“心中有德,胸中有梦,眼中有事,手中有能”;

(四)具备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独立开展教科研的能力,具备“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适应学分制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五)专职教师必须具有电子信息类或电气类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不得低于60%,“双师型”资格教师达到6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每年要有两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且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

(六)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1。

十二、基本实训要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为适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实施,教学场地要尽量模拟企业现场,为学生提供仿真或真实的学习环境,要尽量将现场设备引入课堂以满足理实一体的教学要求,设备、台套数要能满足所有学习情境的实施要求,保证学生团队完成工作任务,按50人为自然班,具体配置要求如表10所示。

表10  校内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表

实训类别

实训项目

主要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电工电路装配

电工技术基本技能训练

电工技能实训台

25

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中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

25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车床、磨床、铣床、镗床电气电路实训考核鉴定装置

10

维修电工认证

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装置

5

电子电路装调

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

示波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

25

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25

失真度仪、频谱分析仪、调频调幅信号源、晶体管图示仪、集成电路测试仪、LCR测试仪、数字式频率计

4

数字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装置

25

逻辑分析仪

4

PCB板设计与制作

PCB板设计

PC机(配PROTELL99制图软件)

50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编制

PC机(配PROTELL99制图软件)

50

PCB板制作

镀锡槽、激光绘图仪、冲洗机、雕刻机、双面曝光机、过孔机、显影机、蚀刻机、刷光机、感光覆膜机、裁板机

1

电子产品装配

电子产品装配训练

电子产品装配线(50工位)、波峰焊机、印刷机、贴片机、回流焊机

1

电子设备装接工技能训练

调频调幅信号源、晶体管图示仪、失真度仪、低频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数字频率计、频谱分析仪、高级电子设备装接工技能考核装置

5

电子产品维修

笔记本维修

芯片级检测与维修实验考核平台、笔记本电脑、CPU假负载、打阻值卡、主板诊断卡、热风枪、逻辑笔

10

晶体管图示仪、示波器

2

家用电器维修

频率特性测试仪、电视场强仪、射频信号发生器

1

家电音视频维修技能实训考核装置、其他用于维修的故障电子产品

10

电子产品测试

EMC测试

绝缘电阻测试仪/导通仪、泄漏电流测试仪、电气强度试验仪器(耐压仪)、接地电阻测试仪

5

可靠性测试

静电放电试验台、雷击浪涌发生器、群脉冲发生器、工频磁场发生器、周波跌落模拟器、静电放电发生器

1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

绝缘电阻测试仪/导通仪、泄漏电流测试仪、电气强度试验仪器(耐压仪)、接地电阻测试仪。静电放电试验台、雷击浪涌发生器、群脉冲发生器、工频磁场发生器、周波跌落模拟器、静电放电发生器

1

电子产品开发应用

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PC机、PLC电气控制实训考核装置

20

EDA技术应用

PC机、EDA开发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开发应用

PC机配PROTEUS仿真软件、单片机实训板

50

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

PC机、ARM开发系统

30

智能产品创新设计

PC机、机器人

10

智能电子产品系统集成

虚拟仪器应用设计

PC机配Labview应用软件

40

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

QS-iHome-III智能电子产品系统

4

(二)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在区域产业中,选择电子产品整机制造企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器件配套及销售服务类企业,可接收学生进行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营销、技术支持、产品维修、产品集成等岗位的实习锻炼,按合作的深入程度分三个层次进行建设,其要求如下。

    第一层次:学校附近及周边企业,岗位对口,可接收50工位以上的各类实习,企业产品工作过程融入学校课程,相关岗位人员熟悉学校课程,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胜任学校教学,参与指导学生就业教育,与学校联合举办技能提升夏令营,联合开发科技新产品。

    第二层次:学校附近及周边企业,岗位对口,每个企业可接收3人以上实习,有条件的企业与第一层次一样将产品引入教学。

    第三层次:顶岗就业动态基地,岗位基本对口,可接收1名以上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

十三、专业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为出发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自主学习、过程监控”的专业教学模式,突出实战和应用;推进分段教学、实践小学期、顶岗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开发规范

在公共素质基础课程、公共素质拓展课程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选取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案例、创新创业知识与案例、人文科学知识、先进技术应用知识等建成通识课程,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健康人格养成的培养。

在公共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中,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基于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链,按照“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与考核”的思路,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将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的培养、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微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翻转课堂、交互学习、远程互动等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四)教材开发与课程资源建设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前瞻性,良好的扩展性,充分关注行业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可选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按照学习领域教学需要与企业合作编写特色教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微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资源,丰富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采取过程考核、终期考核与成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报告编写以及工作态度、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估,力求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